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抉擇 - 教學發展中心第 67 期編輯手札

 第 67 期編輯手札
文/張俊哲 (臺大昆蟲系副教授)


位讀者大家好:
  因教學發展中心的電子報改版,在電腦系統上花了不少時間調整,轉眼間已有好幾個月沒有和大家聊天。雖然少了審稿和撰寫編輯手札的負擔,讓我稍感輕鬆,但心中總有一絲絲對大家的虧欠,覺得自己漸漸變成掛名的總編,請大家見諒!

  在過去四個月可能因為接待較多的國外學者,加上趕著申請研究計畫,幾場大宴小酌加上生活不正常的結果,使得體重多了好幾公斤。為了剷除身上的贅肉,我不得不恢復停滯已久的跑步運動,在操場上拖著長胖的身軀,對抗可怕的地心引力,忍受不斷地被超越的痛苦 (特別被那些看來比自己明顯年長許多人超越時,內心覺得最不安與無力)。不過最令自己欣慰的時刻,還是在跑完既定進度,穿越終點的那一剎那 -- 總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也變得更健康。以上簡單向大家報告我的近況,也鼓勵大家多運動。在這裡順便和大家分享一個小心得:跑步最大的挑戰不在於跑步本身;對我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是否決定換上運動服和跑鞋,走向操場跑道的那五分鐘!


  一如往昔,每期電子報都會收錄精彩的新生書院演講。這次我們刊載生機系林達德老師的「準備倒數 126230400 秒」。林老師用這個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小說的題目,喚起大一新生正視大學四年 (總共有126230400秒) 對人生的絕對重要性。在演說當中,林老師提出精闢之建議,分享如何有效地善用時間與校園資源。對於大概還有一億秒才會出席畢業典禮的大一新生而言,林老師的講稿不啻是一份教大家如何克服被動學習與擘劃大學生活的最佳「教戰手則」;對於剩下數千萬到數百萬秒的大二至大四的同學,林老師所提「培養核心能力」、「做好時間管理」、「建立正確態度」、「不要忘了追求理想」等要項,正可作為自己檢討過去和展望未來的最佳的「檢驗點 (checkpoints)」。


  陳昭如老師的「培養獨立思考的法律人」雖然以法律系同學為主體對象,但讀者仍然可由陳老師的訪談內容學習到如何掌握獨立思考之要領。畢恆達老師有關塗鴉的演講,非常精彩地告訴大家什麼是「塗鴉的歷史」以及「塗鴉的心理學」。某程度而言,我覺得愛塗鴉、敢塗鴉的人都較一般人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行動力。我雖在小學時曾拜師學畫,也僥倖得了幾個小獎,要我在公共場所的牆壁上作畫,一來顧忌寶刀已老,會畫得太難看,二來想到可能會被發達的防盜錄影機拍到,因此塗鴉對我而言簡直是個幾乎不敢嘗試的壯舉。然而,讀者們可由畢老師的文章掌握到塗鴉的本質與發展。在讀完本篇之後,相信下一次您再看到塗鴉的文字或圖案,會有不一樣之鑑賞力。


  若您不塗鴉,也可嘗試用「Illustrator」這個軟體畫出自己喜愛的圖案!江冠儀設計師的「教您輕鬆用 Illustrator 描繪教材圖片」可提供您詳盡的操作指引與秘訣,把 Illustrator 繪圖的功能充分發揮。郭怡葳小姐的「電子互動教學工具應用」一文報導本校實施即時反饋系統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IRS的近況與成效,也希望更多的老師能利用 IRS 來促進課堂師生與同學之間的互動。我覺得這種能讓同學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可對教學議題盡情「按讚」的IRS,的確可大大活絡課堂之學習氣氛,老師也不再因為同學不敢公開表達意見 (好像想畫畫,卻又不敢塗鴉那種感覺) 的沉默,上課情緒受到了打擊 (本人正是如此!)。


  最後,希望教發中心電子報爾後可以不致因為電腦系統的關係,或因主編的懶散而嚴重拖延出版的時間。其實寫編輯手札一向是我最享受的一件事,但最嚴重的挑戰就是……遠離電腦網路、拿起紙和筆這短短幾分鐘的抉擇。這如同穿跑鞋、上跑道永遠是我跑步運動的最大挑戰。也希望下一次和大家聊天時,能帶給大家減肥成功的好消息!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有朋自遠方來:Shuji 與 Toru 的演講

音樂與分生:DNA 雙螺旋 vs. 莫札特雙提琴協奏曲

分子生物學與音樂似乎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不過我們的想象力卻可把他們最美妙之處聯結在一起。多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告訴我: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旋律在莫札特的交響協奏曲 K364 (雙小提琴協奏曲 K190) (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K364.Concerto for 2 Violins K190) 中,有如 DNA 雙螺旋那樣優美地纏繞在一起。我除了深表贊同與欽佩,也愈來愈覺得 DNA 雙螺旋間那麼多波瀾壯闊的分子事件,其精妙、優美、精準好似莫札特的旋律那樣的流暢迷人,卻又難以ㄧ時參透!


Youtube 參考網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zMu8si_YYQ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苦練" 、 "自律"、“霸氣" -- 做好分生實驗的秘訣:鈴木一朗給我們的啓示

(圖片來源:PChome)

鈴木一朗一直是我非常敬佩的運動員,我喜愛觀賞他打擊與守備的美技,以及在球場上每一分每一秒全神貫注的眼神與專業態度。他的成功,是 "苦練" 和 "自律" 的最佳註解。不僅是棒球這兩個要素應是各行各業成功的不二法則

某些同學把研究工作視為畏途,尤其是把從事分子生物學 (含生化) 的實驗當做苦差事還沒有做實驗就覺得好累,開始做實驗就覺得很可能會失敗。我經常觀察到同學為了完成專題或學位論文,不得不在實驗桌前拿著微量滴管 (pipetman) 把操作程序規定的步驟走過一遍又一遍,但就是缺乏窮究加每一個試劑、進行每一程序背後的理由甚至把分子生物學 (molecular biogy) 譏笑為微量滴管學 (piptology)結果把實驗成功當做手氣順,把實驗失敗歸咎運氣不佳或老師和學長姐的指導有問題。當然為數不低的同學更甚少具備 “我下一次一定要做得更好" 的專業決心。這點,我把它稱為 “霸氣"

毫無疑問,我認為 "苦練" 、 "自律"、“霸氣"  為做好分生實驗的秘訣。還在彷徨的同學請參考鈴木一朗成功的故事:

鈴木一朗:完成夢想 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鈴木一朗走上打擊區之後,球棒九十度向上,筆直的右手臂直接對著投手,右手腕轉動球棒三次,像日本武士一般精準,這個動作他重複了二十一年!

「如果大家認為不努力也有成就的人是天才,那我不是天才;如果努力之後完成一些事的人被稱為天才,我想我是天才。」鈴木一朗說。

(更多資訊請參閱: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20803877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118&f_ART_ID=404929)


然後,想像自己是 “分生一朗",懷抱 "苦練" 、 "自律"、“霸氣"  的精神走向實驗桌,以超專業與敬業的態度將實驗做出來!